2025年05月10日星期六  
 
源自1985年简单、可靠、高回报
 
主页 概述 产品 视频 手册 下载 文献
Bicon短种植体
为什么要用短种植体?
避免关键性结构
历史
X光片图库
文章
研究
视频
临床研究
 

Bicon的研究 始终针对于一个自1985年就从未改变过的设计。尽管其它的厂商也宣称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但大部分研究所针对的种植体早已退出市场。请参阅以下对Bicon系统研究的报告节选。

 

Schulte, J., Flores, A., Weed, M., Crown-to-implant ratios of single tooth implant-supported restorations, Journal of Prosthetic Dentistry, Vol 98, Issue 1, July 2007, Pages 1-5.

背景:冠根比例原则通常用来评估对于种植体支撑的修复体或潜在的种植位点的预后。这些指导原则通常是经验主义的,并没有科学依据。本研究的目的是第一次评估种植体支撑的单冠修复体的冠-种植体比例,并将其与基于天然牙的冠根比例而建立的指导原则进行对比。

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一个对研究组的回溯性方法 。研究组包含对象 (n=294)是在1992年五月至2004年四月在口腔内植入了一颗或多颗单牙种植体 (Bicon)的患者。对于每个患者都获取了整个冠和种植体均可见的X光片。从X光片上根据放大率直接测量冠和种植体的长度,并据此计算出牙冠-种植体比例,用冠的长度除以种植体长度。测量精度为0.1mm。记录的种植体失败标准为任何原因导致种植体被取出。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包括在此研究中的对象是294个患者口中的889个单冠修复种植体。平均 (标准差)跟踪时间为2.3 (1.7)年,总体范围从0.1至7.4年。总共记录十六例种植体失败,总体成功率位98.2%。牙冠-种植体比例范围从0.5:1至3:1。正常行使功能的种植体平均 (标准差)的牙冠-种植体比例为1.3:1 (0.34)。失败种植体的平均牙冠-种植体比例为1.4:1 (2.5)。

结论:研究的结果显示适用于天然牙的冠根比例指导原则并不适用于潜在或已存在的种植修复。正常行使功能的种植体与失败种植体的牙冠-种植体比例相同。


 

Venuleo, C., Chuang, S.K., Weed, M., Dibart, S., Long term bone level stability on Short Implants: A radiographic follow up study, Indian Journal of Maxillofacial and Oral Surgery September 2008, Vol. 7: No.3, p. 340-345.

背景:在牙槽骨高度有限的情况下,植入短种植体可以避免复杂的外科手术,如植骨或窦提升。本研究的目的是:1)确定Bicon 6x5.7mm种植体五年的临床成功率2) 利用X光片评估6x5.7mm种植体周围骨水平的变化,并与Bicon更长的非6x5.7mm种植体相比较。

方法:使用了对研究组的回顾性研究。研究组选择患者口中至少有一颗植入五年以上的6x5.7mm种植体,和至少一颗非6x5.7mm种植体,患者有意愿定期复诊并接受X光片评估。研究对象包括了20个患者(12名男性和8名女性)总共141颗种植体,其中 32颗6x5.7mm种植体 (测试组)和109颗非6x5.7mm种植体 (控制组),患者平均年龄59.2 +/- 11.8岁。非6x5.7mm种植体平均长度9.7mm, (范围:8mm至14 mm),平均直径4.39mm (范围:3.5 mm至5 mm)。骨吸收,定义为五年后牙槽嵴垂直高度与基线(植入当天)之间的差异,通过数字化根尖片测量。统计分析使用了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结果:测试组和控制组的五年成功率分别为90.3%和97.7%,但两者并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通过X光片测量的平均骨水平变化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大直径的短种植体 (6x5.7mm)的长期(>5年) 成功率和牙槽嵴水平与观察的非6x5.7mm种植体相同。X光片的研究结果支持这一假设,即6x5.7mm种植体可以成功地应用于牙槽骨高度有限的上颌和下颌缺牙区域。


 

Gentile, M., Chuang, S.K., & Dodson, T., Survival Estimates and Risk Factors for Failure with 6 x 5.7 mm Implant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 Maxillofacial Implants, Vol. 20, No. 6, p. 930-937, November/December 2005.

研究目的:短种植体的使用有利于颌骨骨量不足情况下的种植修复。本研究的目的有:(1)评估Bicon 6 x 5.7mm种植体的1年存留率. (2) 6 x 5.7mm种植体与非6 x 5.7mm种植体的一年存留率的比较。(3)评估导致种植失败的危险因素。

材料和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标准:患者至少植入一枚6 x 5.7mm种植体。预测变量有患者健康状况、解剖结构、种植体特性、修复类型、牙周情况以及手术操作等。结果变量为种植体失败,定义是种植体被拔除。通过电脑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双变量和多变量的存留率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35名患者,共植入172枚种植体,其中456 x 5.7mm种植体。6 x 5.7mm种植体与非6 x 5.7mm种植体的一年存留率分别为92.2%95.2%(P=0.76)。通过对多变量模型的协同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体尺寸与种植失败无关(P=0.95

讨论:本次研究中6 x 5.7mm种植体与非6 x 5.7mm种植体相似的一年存留率显示6 x 5.7mm种植体可以成功的进行骨整合并可以承受功能性负荷。

结论:6 x 5.7mm种植体与非6 x 5.7mm种植体的一年存留率相近。


 

Dibart, S., Warbington, M., Su, M.F., Skobe, Z., In Vitro Evaluation of the Implant-Abutment Bacterial Seal: The Locking Taper System,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Vol. 20, No. 5, p. 732-737, September 2005.

研究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种植体与基台的锥形锁柱连接方式的界面密封能否阻止口腔微生物的侵入。

材料和方法:25枚种植体(5 x 11mm)和25枚基台分为组进行两阶段实验。第一阶段实验主要验证界面的密合是否可以阻止口腔微生物侵入种植体内径;第二阶段实验主要验证界面的密合能否阻止存留于种植体内径的微生物的渗出。第一阶段实验:10枚种植体与基台连接后,置于细菌培养皿中24小时后,将基台与种植体分离,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术检查存留于种植体内径的菌斑。第二阶段实验:将含细菌的琼脂凝胶滴于受检的基台柱上,再将基台和种植体连接起来,共同放入无菌培养皿中培养72小时,取样检查细菌含量。结果:实验一:种植体内径没有发现细菌。实验二:无菌培养皿及琼脂平板上均没有发现细菌。

讨论:如果种植体与基台有微间隙,微生物的渗漏就可能会引起感染和骨吸收。因此,减少种植体和基台联合体内部及周边的细菌存留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体外实验显示,锥形锁柱结构的设计可以提供良好的边缘密封以阻止细菌等微生物的侵入。


 

Bozkaya, D., and Müftü, S., Muftu, A., Evaluation of Load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Five Different Implant Systems in Compact Bone at Different Load Levels b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Journal of Prosthetic Dentistry, Vol. 92 No.6, p.523-530, December 2004.

问题陈述:种植体的形状以及咬合负载的大小可以显著影响咬合力的传导,因此不同的种植系统可以导致不同的骨失败率。

目的:此次研究的目的是5种商业用种植系统的种植体几何形状、咬合负载对骨失败的影响模式。

材料和方法:种种植系统:Ankylos、Astra、Bicon、ITINobel Biocare,长度和直径相近,但表面螺纹和上端结构不同。通过有限元分析进行比较。假设种植体植于II类骨质中并已经获得完全的骨整合。不同大小的咬合力(0 - 2000N)施加于支持单冠修复的基台上,咬合力施加方向与基台长轴呈11.3度,有1mm的偏差。整个的骨承重区域,当不同大小的咬合力负载使得拉应力和压应力负荷分别超过推荐的100MPa170MPa时定义为过度负荷。

结果:当咬合负载不超过300N的时候,每个种植系统种植体周密质骨都没有负荷过重的迹象。当咬合负载达到极端的1000N或更高时,是否出现过度负荷则取决于种植体的几何形状。

结论:一般而言,过度负荷主要发生在密质骨上部区域,压应力导致,主要是侧向咬合力引起。在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的地方,过度负荷表现为拉应力过大,由垂直向的咬合力导致。当咬合力超过1000N时,种种植系统周围骨组织的过度负荷区域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别。



McDermott, N., Chuang, S.K., Vehemente, V., Dodson, T.B., Complications of Dental Implants: Identification Frequency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 Maxillofacial Implants, Vol. 18, No. 6, p. 1379-1389, December 2003.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找出在植入种植体后出现的并发症有关的类型,发生频率和危险因素。假设一种或多种因素可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临床工作者可据此改进手术操作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材料和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对从1992年到2000年间植入过Bicon种植体的患者进行分析。预测变量为人口统计、药物治疗史、使用的种植体、解剖结构、修复类型以及是否植骨。并发症归类为炎症、术中、修复,并细分为严重和轻微的组别。建立Cox危险回归模型来识别导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选取样本包含677例患者。总的种植并发症发生率为13.9%10.2%炎症,2.7%修复,1%手术),其中的53%属于轻微的并发症。多变量Cox模型发现吸烟、使用一段式种植体以及植骨都可能导致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P≤0.05),平均随访13.1个月(0 - 85.6个月)。

讨论:本次研究的种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以往文献中报道的并发症发生率的平均水平。建议进一步研究吸烟或植骨引起的种植并发症增加。

结论:与并发症发生率有关的种因素中,临床医生可以通过减少患者吸烟量和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Keating, K., Dub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nnecting Abutments to Dental Implants ‘An Engineer’s Perspective’, Irish Dentist, July 2001.

在爱尔兰,骨整合型的种植体的应用在整个牙科领域是增长最快的一个部分。种植并不是一项新出现的技术,在全球已经应用了30多年了。种植体可应用于单牙缺失的修复,也可以与其他种植体或天然牙共同组成桥体进行修复。多颗种植体联合应用可应用于进行全口或部分无牙颌的修复。

种植修复是一种将修复体上的咬合压力通过基台和种植体分散至周围骨组织的机械系统。仅在美国就有超过50家的公司参与种植体的生产和营销。Brunski(1999)指出:种植体的设计一般都是拷贝和改进已有的设计,而很少去在生物力学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最早的而且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是螺丝连接。目前大多数种植系统都采用这种连接方式。但螺丝连接有一些缺陷如螺丝断裂或松动。Jemt等(1991)研究认为中央螺丝的松动在单冠修复中发生率较高。

与现有的螺丝连接方式不同,一家位于波士顿的公司生产的Bicon种植体采用锥形锁柱结构连接种植体与基台。这篇文章将从工程学角度来对这两种连接方式进行比较。


 

需要更多的研究文献列表,请点击以下链接:

 
 
主页概述产品视频手册下载文献
网站地图    高级搜索
Bicon美国总部:501 Arborway, Boston, MA 02130, USA Tel:+1(800)882-4266 or +1(617)524-4443
百康丹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西里1号远洋国际中心C座1201 电话:010-59799188
Copyright © 2021 Bicon, LL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