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稳定和负重 / Bicon一体化基台冠: 两颗下颌后牙种植体及其一体化基台冠 |
||
![]() |
1. | X光片显示根管治疗失败的牙齿。 |
![]() |
2. | 拆除不良的三单位固定桥后可见根管治疗失败的牙齿。 |
![]() |
3. | 第二双尖牙的位置上备洞时扩孔钻离开牙槽骨。 |
![]() |
4. | 扩孔钻在50RPM的转速下在第一磨牙的位置上备洞。 |
![]() |
5. | 扩孔钻插入第二双尖牙的牙槽骨内备洞。 |
![]() |
6. | 扩孔钻从双尖牙的牙槽骨取出时可见收集到的骨组织。 |
![]() |
7. | 利用种植体插入器将一4.5mm x 8.0mm的种植体植入。 |
![]() |
8. | 用曲柄将磨牙种植体就位于牙槽窝内。 |
![]() |
9. | 利用种植体插入器将一5.0mm x 8.0mm的HA表面的种植体植入双尖牙位置。 |
![]() |
10. | 用曲柄将双尖牙种植体就位于牙槽窝内。 |
![]() |
11. | 用深度量尺伸到种植体内径中,从而为基台选择合适的肩台高度。 |
![]() |
12. | 短的一体式丙烯酸套筒套在5.0mm x 4.0mm的肩式基台上,再放入双尖牙的种植体内。 |
![]() |
13. | 两颗短的一体式丙烯酸套筒套在宽5.0mm的肩式基台上。 |
![]() |
14. | 临时复合材料放在一体式塑料套管周围,再套上真空吸制膜。 |
![]() |
15. | 摘下临时义齿及基台,抛光。 |
![]() |
16. | 插入抛光后的临时稳定义齿,最后一颗磨牙上亦有一个全冠覆盖。 |
![]() |
17. | 三单位的临时稳定义齿就位。 |
![]() |
18. | X光片显示5.0mm x 4.0mm的肩式基台没有正确就位于种植体内,应改选5.0mm x 6.0mm的基台。 |
![]() |
19. | 图示种植体内径及其软组织龈沟,以及与三单位固定桥分离的磨牙上的全冠。 |
![]() |
20. | 两个3.0mm的白色印模柱放置在种植体上。 |
![]() |
21. | 在印模柱周围注射印模材料,取种植体水平转移印模。 |
![]() |
22. | 印模柱留在种植体上用于记录咬合关系。 |
![]() |
23. | 红色丙烯酸放置在白色印模柱上记录咬合关系。 |
![]() |
24. | 咬合记录从种植体内径移出。 |
![]() |
25. | 肩台深度量尺插入双尖牙位置的种植体,检查提示相对软组织的顶端,选择高4.0mm的肩台合适。 |
![]() |
26. | 两颗塑料的临时肩式基台放置在种植体上。 |
![]() |
27. | 结合在一体式套筒上的临时义齿安放在塑料临时肩式基台上。 |
![]() |
28. | 制作永久的一体化基台冠期间,使用临时义齿。 |
![]() |
29. | 石膏模型上的一体化基台冠的牙合面观。 |
![]() |
30. | 一体化基台冠的镜观。 |
![]() |
31. | 石膏模型上一体化基台冠的颊面观。 |
![]() |
32. | 去除临时义齿及塑料临时肩式基台。 |
![]() |
33. | 图示宽3.0mm的种植体内径及软组织龈沟。 |
![]() |
34. | 双尖牙一体化基台冠准备插入种植体。 |
![]() |
35. | 双尖牙一体化基台冠插入种植体。 |
![]() |
36. | 磨牙一体化基台冠就位在种植体上。 |
![]() |
37. | 就位的一体化基台冠的颊侧观,可以注意到双尖牙与对颌牙无咬合关系。 |
![]() |
38. | 双尖牙处的咬合过低,很可能是由于取模时印模柱没有完全就位在种植体上。 |
![]() |
39. | 用精制的微金刚钻打磨![]() |
![]() |
40. | 用95%的酒精清洁表面。 |
![]() |
41. | ![]() |
![]() |
42. | 表面涂抹定型液。 |
![]() |
43. | 在![]() |
![]() |
44. | 光照刚放在![]() |
![]() |
45. | 抛光![]() |
![]() |
46. | X光片显示两颗正确就位的Bicon一体化基台冠。 |
![]() |
||
![]() |